文 何畅
传承是一种文化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存在的方式。一些临危的传统音乐品种或民族音乐演奏曲目,尤其是具有民族性的乐器演奏技法、曲谱记录等,是需要重点保存与传承、传播的任务之一。青年阮、古筝演奏家喻莹让我们看到了其作为一名优秀的民族乐器演奏者、传承者与研究者,所为之付出的努力。
“阮咸”,是一件纯正的中国古老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朝末年,奴役者中有爱乐人将墢安上弦,改造成了弹弦乐器,产生了中国早期的抱弹乐器。约在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为排解远嫁公主的思乡之情,创制了一种形状似满月的乐器,并与其它具有相似演奏手法的弹拨乐器被统称为“琵琶”。魏晋之交,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擅弹奏古琴,其侄阮咸亦喜好此圆形的抱弹乐器,演奏水平甚高唯独阮籍之侄阮咸喜爱弹奏这圆形的抱弹乐器,他不但演奏水平很高,同时对这件乐器进行了改良,诞生了“阮咸”的雏形。至唐代武则天时期,因为还有一种从西域“进口”又与中国有的弹弦乐器组合的梨形乐器琵琶,所以,就将这圆形长柄的乐器从琵琶中分出来,称为“阮咸”。在中国音乐史上,以人名命名的乐器,也只有“阮咸”一个。“阮咸”虽历史悠久,堪称中国传统器乐珍宝,但在近代却渐受冷落,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并不为世人所熟悉和重视,既没有留下经典作品,也没有留下什么录音资料。直到上世纪70年代,“阮咸”的价值才被重新发现,此后便开始了对其形制改良、新作品创作、发展演奏技法的努力探索,到今天已经历了近三十多年。
“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汉族传统弹拨乐器,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盛行于“秦”地,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时曾说:筝乃“真秦之声也”,故又称之为“秦筝”。“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至今,这件古时乐器,仍然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演奏与表演形式之一。
2012年11月17日,在青年阮、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艺术硕士喻莹的《弦梦如歌——喻莹阮咸·古筝音乐会》中,我惊喜地感受到了远古乐器演奏出古今之声时所碰撞出的火花,仿佛沉睡多年的声音记忆被悄然唤醒。喻莹的“弦歌如梦”阮咸、古筝音乐会,是湖南的首场阮咸、古筝音乐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同时,中国音乐学院魏蔚教授、张尊连教授、赵承伟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周煜国教授、中央民族乐团张鑫华教授等嘉宾莅临出席观看了整场演出并题词寄语,体现了当今中国民乐界所给予喻莹的赞扬与肯定。本次的“弦梦如歌———喻莹阮咸·古筝音乐会”令我感受颇深,下面谈一些体会与感悟:
1.厚积薄发,博采众长
青年阮、古筝演奏家喻莹是湖南长沙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古筝、阮、柳琴专业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特聘教师。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阮、柳琴艺术委员会会长,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弹拨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现为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艺术硕士。喻莹自幼习筝,1994年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1999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艺术硕士班。多年来,一直怀揣着对民族音乐的高度热情,遍访名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艺。喻莹师从著名阮、柳琴演奏家魏蔚教授研习阮,师从著名柳琴、阮演奏家张鑫华教授研习柳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教授研习古筝。
喻莹的演奏被众位专家誉为技巧精湛,气韵生动,手法细腻,雄浑大气而不失湘女优雅。表演气质端庄,舞台形象极富光彩。在国内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民族器乐大赛金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在音乐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音乐周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演员》等多家媒体对她进行过专访。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执教严谨、善于钻研,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所教学生中已有多人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并有多名学生多次在市省及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组织学生成立湖南省首个阮、柳琴室内乐团“汀月阮、柳琴室内乐团”,并在全国及省内进行多次交流演出。所以,不管是个人演奏技巧、舞台表演经验、学术研究上,还是在教学工作以及成绩成果取得上,都是令人称赞的!
在喻莹整场音乐会的阮咸、古筝两种乐器演奏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一直是怀揣着对中国民族乐器深厚的情感,不断的进行琴技上的打磨与突破,才拥有的现在这般骄人成绩。两种不同的技术技巧与能力,都可同时达到娴熟以及高超的演奏水平,这技艺习得的过程,必定需要过人的勇气与毅力!喻莹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佩服的,这是一名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人所要具备的素质与条件。
2.求新求变的音乐表现形式与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众所周知,阮咸的构造,特别是中阮〈现代阮咸有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的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决无杀伐之声,所以它最能与其他乐器组合成重奏,小合奏等形式,在大乐队中也是最“纯”的混合音色乐器。在宋代,就有阮咸与古琴的合奏形式。喻莹的音乐会囊括了阮独奏、阮与手鼓、古筝与钢琴、阮室内乐、阮与小乐队、阮与阮咸乐团协奏等音乐表现形式,并以全方位不同视角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尤其是阮咸与古筝的二重奏《月琴赞》,旋律质朴憨厚,乡韵醇烈悠长,阮、筝合乐完美诠释了“其声合琴”的美妙声韵和意境。这是喻莹与导师魏蔚教授的首次大胆尝试,更是国内表演的第一人,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形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音乐会上,喻莹演奏了多首阮、古筝的经典曲目,如具有浓郁西域音乐风格的中阮独奏《幽远的歌声》;具有唐乐典雅风格的阮与小乐队《玉楼月》;动感且充满活力的中阮二重奏《异想天开》;具有浓郁陕西乡音乡情古筝独奏曲《乡韵》;江南水乡意境的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等等。本场音乐会中,喻莹特邀中国阮咸乐团协奏,由湖南省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刘振球先生指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民乐团伴奏,演出了室内乐《忧伤的塞纳河》、《月光变奏曲》、《舞者的诉说》,最后在中阮协奏曲《满江红》磅礴气势中结束了此次的民族音乐盛宴。这是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历来具有的,追求绚丽多姿风格特色的体现。
3.继承与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一些专家学者曾说过,“中国音乐的唯一’出路’就是继承传统音乐的优秀传统,既不需要’以西方音乐的根本精神进行重建’,也不可能保持传统音乐固定不变的形态。”也就是说,民族音乐优秀的传统与在传统音乐基础上便已发展与外来吸收、借鉴,二者并不存在不可调和之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这跟喻莹的导师魏蔚教授之意完全投合,魏蔚教授说,“几十年来我们一如既往,认真负责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阮教学演奏人才。伴随着阮的演奏技术、演奏文化、音乐创作、理论研究、乐器改革的不断完善,阮承载了千百年的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也深得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它不仅把曾经的辉煌留给了历史,它仍然坚定地推进其在国际多文化背景下的当代音乐语境中进行的探索与交流,仍将探索创新成果反映在古典音乐、高雅音乐、大众音乐这三大领域及期间的沟通中。这是我们的初衷、宗旨,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喻莹也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观念与客观实践,一直延续并传播着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种子。
可以这样来评价她,喻莹,是值得称赞的阮咸、古筝演奏家,她将阮咸———这一历史上古老的乐器、曾经散失的声音,再一次呈现于现代人眼前。这是珍贵声音文献的活态重现,它再次燃起了人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愫。最后,希望喻莹能够带着这团热忱的炽烈的,对民族音乐———阮咸、古筝演奏、继承与传播的火焰,继续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音乐之路!并肩负起中国民族音乐形态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历史责任!
转自《艺海》2013年03期
- 上一篇:弦音内外—《弹乐·三章—喻莹师生音乐会》后记(转自《乐器》2017年01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