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老湘剧的“新声”-“湘遇湘音”何益民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会(转自湖南日报)
日期:2022-06-15  作者: 来源:  浏览量:362

文:伍益中

近日,“湘遇湘音”何益民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在长沙举行。该音乐会以湘剧高腔为主,又吸收弹腔的板式结构,将传统湘剧唱腔以现代交响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现,又融入独唱、合唱、重唱等表演形式。既是湖湘传统戏曲艺术与西方音乐文化一次有意义的碰撞和结合,又是湘剧音乐在艺术层面的一次创新探索,给人们带来一场文明交汇、和谐共融、欢乐无限的音乐视听盛宴。

具有近600年历史的湘剧,一直以兼容并蓄、吐纳扬弃而扬名,也自然就加入到了戏曲交响化的队伍中。“湘遇湘音”何益民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集萃了《中华魂》《开创新政一马当先》《知书达理君子女》《将士之歌》《挤女巷》《庭院深深》《白头到老永不分离》《潇湘美食》《少年强则国强》《我家住在花中央》10部风格纷呈、形式多样、古韵与时尚融合的湘剧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以交响音乐的形式重新结构,把西方多声思维、和声体系同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专业音乐存在较大差异的音乐体系相结合。这样,既有很好的传承,又富有创新。

《白头到老永不分离》运用大段“咏叹”,佳构唯美多姿的西洋唱法与戏曲唱腔,凸显中西乐器合璧的古典柔美并现代时尚,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增添了戏剧的表现力。湘剧声乐本身具有以其叙事、抒情的功能以及演唱和语言能直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优势。将交响乐与湘剧声腔深度联姻,这样不仅会把湘剧器乐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增加了湘剧音乐的交响性和戏剧性。从而大大改变湘剧音乐唱腔的面貌与品格,让观众重新认识戏曲这一传统艺术中戏与曲、声乐与器乐的辩证关系。《潇湘美食》用笛、箫、笙等民乐吹管“取代”西洋木管,快板与慢板交替进行,这样更具交响性和戏剧张力。因此,音乐会不仅赋予了湘剧新的生命和生机,促进中国声乐多元化发展,而且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平添了一份诗意的灵性感悟与文脉的精神震颤。

湘剧虽是一个兼容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但其以高腔、乱弹为主;其音乐与方言结合,有机而巧妙,湖湘民间地域特色浓郁而鲜明。本次音乐会首次采用了独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并突破板式局限,在以高腔为主的唱腔中融入其他音乐元素。这样既坚持保存了湘剧的传统内核与流派特色,又有重大突破与创新。

男声独唱《开创新政一马当先》在湘剧高腔吸收了弹腔的板式结构,加入昆曲、低牌子的唱腔,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女声组唱与合唱《知书达理君子女》以柔美、淡雅、抒情为主要基调,把湘剧与瑶族民间音乐结合起来,表现了女性文化自立自强的力量。男女声合唱《挤女巷》以柔起腔、以柔行腔,运用民歌的演唱方法,既刚柔相济,又俏皮可爱、气势恢宏,如鸟鸣深涧,似泉回清溪,清新流畅。女声独唱《庭院深深》虽沿袭了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温柔含蓄、流丽婉转的音乐风格,但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歌剧的表达方式,把花腔女高音技巧运用得恰到妙处。男声组唱与合唱《少年强则国强》在湘剧高腔采用汉腔调式调性,大气昂扬慷慨激越,音乐形象更符合人物与情绪。同时,音乐会把文学要素融入到音乐叙事的结构里,很多唱段重复的位置与文学结构高度契合。因而在四声、平仄、音韵、曲意创新上取得了较大成功,丰富了湘剧声腔的表现力,这样既符合时代前进的步伐和节奏,又不失传统湘剧的旋律美。

振兴地方戏曲艺术是时代之需,也是人民的需要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需要。“湘遇湘音”何益民原创湘剧声腔交响音乐会在尊重传统湘剧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将交响乐与湘剧声腔、合唱、民乐结合起来,还融入弹腔、昆曲等诸多声腔音乐。不仅赋予了湘剧新的生命和生机,达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的融合创新之美,而且很好地推进了湘剧的传承发展和振兴工作,实现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转自湖南日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2-06/03/content_158019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