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撰写《湖南省教育人物志(1978-2015)》入志人物材料的若干意见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6-11-08
  • 点击:1779

为确保撰写《湖南省教育人物志(1978-2015)》入志人物材料内容准确、结构严谨、表述规范以及全书体例与风格的一致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 定位准确。凡入志人物必须严格按照收录标准,针对主要依据,分别准确地列入教育人物传、教育人物简介、教育人物表、教育人物录,不可错录、漏录和偏录。

(二) 史料真实。凡入志人物的行政级别、奖励级别、荣誉级别,必须依据相关文件、获奖证书证件证章证物,确保真实可靠,不得有误。

(三) 只叙不议。对入志人物的行政级别、奖项级别、荣誉级别,如实记述,不评议,不溢美,不隐恶,秉笔直书。

(四) 组织负责。编纂教育人物志属政府行为、组织行为,所有入志人物材料均须经所在单位党政组织审定,严把入志关、事实关。

二、内容结构

(一)“教育人物传”“教育人物简介”的内容结构原则上由“人物基本信息”“主要工作经历”“主要事迹与业绩”三部分构成,另有突出特色或典型事例者,可再增一部分。

“人物基本信息”由姓名、生卒年月(或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学历与学位、职务与职称等八个要素依次组成。记述入志人物应做到基本信息完整。

“主要工作经历”应按时序,简述入志者参加工作后的主要经历,包括工作年份、工作单位与所任职务。

“主要事迹与业绩”,重点记述符合收录标准项的主要事迹,兼顾其他重要事迹,体现“传”和“简介”的基本要求,详略得当。

“人物基本信息”“主要工作经历”“主要事迹与业绩”原则上各为一个自然段。其中,“主要事迹与业绩”可按实际内容,也可分作若干自然段。

“教育人物传”控制在1500字以内,“教育人物简介”控制在800字以内。根据内容,字数可短但不可长。

(二)“教育人物表”主要由“人物基本信息”和“简要事迹”组成。表述“简要事迹”时,按行政级别入表者,应简述任职时限与工作事迹;按奖项级别或荣誉级别入表者,应简述获得奖项或荣誉的年份、授予单位、荣誉称号或奖项名称以及简要事迹。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三)“教育人物录”主要由“人物基本信息”以及入录的行政级别、奖项级别或荣誉级别等组成。其中,按行政级别入录者,应简述任职时限与工作任务;按奖项级别或荣誉级别入录者,应简述获得奖项或荣誉的年份、授予单位、荣誉称号或奖项名称。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三、语言表述

(一) 记述入志人物时,语言应当准确、简洁、明了、朴实。慎用文言、方言、俚语、口语;慎用“国内领先”“国际领先”“国际水平”等;忌用“最大”“最好”“学界第一”“单位排头兵”“标杆”等以及仅在行业内通用的简称。

(二) 记述教育人物时,直书其名,不用“同志”“先生”“教授”“女士”“老师”以及官衔等称谓。

(三) 教育人物志中出现的组织、机构、文件等名称,均使用全称。

(四) 表述时间时,不用“今年”“上年”“前年”“往年”等时间代名词;不用“最近”“目前”“现在”“未来”“近几年”“不久前”等模糊时间概念;不用时间简称,如“1990年”不能简写成“90年”;公历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农历年月日一律用汉字表示,二者不可混用,如“1998年10月1日”不可写成“1998年十月一日”。

(五) 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人物基本信息八个元素之间用逗号;人物生卒年月(或出生年月)均用阿拉伯数字并在括号内注明,年月可用脚点表示,如周恩来(1898.03—1976.01),其中,生卒年月(或出生年月)间的符号一律用短破折号“—”表示;表述人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时,一般不加引号,中间不用间隔号圆点,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一劳动奖章,但若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者,则用间隔号圆点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免歧义,如“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等。

附件:1.“教育人物传”参考件

2.“教育人物简介”参考件

3.“教育人物表”参考件

4.“教育人物录”参考件

湖南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

2016年10月31日

报: 肖国安同志,陈飞跃同志

省教育厅教育史志工作领导小组 省教育厅办公室

附件1:“教育人物传”参考件

黄培云

黄培云(1917.08―2012.02),男,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黄培云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参加了“一二·九”爱国运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随校南迁,参加清华大学步行团,担任第五分队队长,从长沙步行迁徙到昆明。1938年9月毕业后留校,在物理学家吴有训任所长的清华大学金属学研究所任助教。1940年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庚子赔款留美生,1941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师从有色冶金专家C.R.Hayward攻读博士学位。1945年继续跟随Hayward做博士后,研究从钴土矿中分离提取钴、镍、铁。1946年底,为实现科学救国理想,谢绝导师和授课教师的挽留回国,受聘于武汉大学矿冶系,任教授和系主任。1952年,参加中南矿冶学院筹备建校工作。中南矿冶学院成立后,长期任副院长(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外),主管教学科研。1979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专业和粉末冶金研究所,兼任所长。1956年,作为冶金专家的代表,参加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

黄培云还于195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矿冶研究所副所长,1956年当选为中国金属学会理事,1961年当选为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学会副理事长,1978年当选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95年6月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6月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4年,任美国粉末冶金学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1988年当选为美国金属粉末工业协会与美国粉末冶金学会主持的美国粉末冶金年会国际协调委员会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30多年间,黄培云领导研制成功多种用于核、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粉末冶金新材料,为我国原子弹、导弹、卫星、雷达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创立粉末冶金烧结过程的综合作用理论;80年代初,创立粉末压制理论;80年代中期以来,提出计算非规则溶液活度系数的模型和三元系相图的方法以及多级快速凝固制取非晶、准晶和微晶金属粉末的方法和理论,为中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培云和学生及其同事一道,共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近30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其中获国家级重大奖励7项。1980年与1982年两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贺电嘉奖。1985年,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被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国防军工成绩显著先进单位”称号,黄培云本人于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他所提出的“烧结过程综合作用理论”“粉末体应变推迟”“应力松弛”“粉末变形弛豫”等一系列新概念和粉末的非线性流变模型等新理论,引起了国际粉末冶金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曾多次去美国、瑞典、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进行访问和讲学。他所主编的教材《粉末冶金原理》于1986年获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987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56年以来,培养硕士生、博士生30余人,其中多人成为我国粉末冶金领域的骨干,为我国粉末冶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和人才基础。

附件2:“教育人物简介”参考

官春云

官春云(1938.02—),男,蒙古族,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官春云于1959年7月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至2000年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1988年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期间,先后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官春云一直致力于作物栽培和育种的教学科研工作。他最先提出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主持育成中国第一个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1号,填补了中国双低油菜的空白;先后主持育成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9个,其中高抗菌核病“双低”油菜品种——湘油15号,成为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三个品种之一。

官春云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高科技产业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30多项,获科技成果奖15项。其中,“油菜化学杀雄强优势杂种选育和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选育和推广”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菜联合收获技术及装备开发与推广”等五个项目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另有两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个项目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项排名第一名。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引用11篇。

官春云于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获科技兴湘奖,1998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被评为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

附件3:“教育人物表”参考件

杨国顺

杨国顺(1969.01—),男,汉族,湖南南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湖南省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杨国顺1991年毕业于湖南农大园艺学专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果树学教学与科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统性基因沉默在增强嫁接园艺植物病毒抗性上的研究;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1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另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选(引)育葡萄新品种13个,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8项。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附件4:“教育人物录”参考件

伍先森

伍先森(1962.10—),男,汉族,湖南新邵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主持国内外科研项目15项,其中,与巴西、澳大利亚合作项目各1项,主要涉及矿物加工、资源循环和综合利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专利9项。参与制定教育部专业认证标准、特色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大纲、综合改革项目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等教改项目。2013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