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的诗:新时代青春进行曲

  • 作者:
  • 来源:
  • 点击:1563
  • 时间:2019-05-03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欢乐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和人类的感官和代表。”青年诗人王鹏立足于脚下的沃土,立足于华夏文明的自信,立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为时代击鼓,为梦想呐喊,以融含丰富思想的抒情诗语,讴歌青春,讴歌时代,以穿越时空的视域和豪迈情怀,建构起了一个璀璨晶莹的诗意哲思世界,给人们带来浓烈的艺术熏染和思想启迪。

作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是文化的精萃,是历史沉淀、时代风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独特表达,是凝聚着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徜徉于王鹏编织的诗文中,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成了他的神圣使命。让我们一起聆听王鹏的诗句:“东升的太阳/照耀着祖国锦绣山河/引航的灯塔/温暖逐梦大海的心窝······我们张开自信的双臂/拥抱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来来来/一起擂响新征程的战鼓/让中国梦绽放满园春色”——(歌词《拥抱新时代》)。诗人用激越和自信的胸怀大胆地拥抱崭新的时代,以纯净和感恩的心灵轻抚一个民族思想的浪波,讴歌日新月异的新生活。他关注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新变化,关注着东海和南洋上浪花跳跃的颜色,彰显了博大的人文关怀和绵绵的赤子之情。“我原谅你的无知/包括你的猖狂/太平洋上的巡警莫要轻易充当/在我的领土我的海洋/鲜艳的红旗/是我无畏的鲜血猎猎地飘扬/历史不会忘记我的小米加步枪/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刀剑的锋芒/历史不会忘记/你那颤抖的笔写下的只有投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我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担当/龙,是我的图腾/腾飞,是我的本能/就像牡丹需要绽放/就像鲲鹏需要飞翔/就像我的黄河长江/毕竟东流去/梦系太平洋······”(《中国梦·龙图腾》)。王鹏的诗歌,泼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历史华章,紧贴社会现实,共振政治、时代和民族心灵跳动的脉搏,激发着不屈不挠、无所畏惧、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和民族精神。

诗人王鹏理性而深沉的思考中,蕴含着一位文化工作者的执着追求、忠诚担当和爱民为民情怀:“去拥抱春天吧/拥抱种子发芽的声音/拥抱花蕾吐芳的瞬间/拥抱梦想激扬的旋律/拥抱暖阳,拥抱蓝天/用旭日霞光驱散一切迷雾/用碧波清泉荡涤一切杂念/让视阈俯瞰苍茫的大地/让目光聚焦伟大的人民/去与屈原对话,去拜访范仲淹/让忧国忧民的情怀蔓延/让浩然正气漾荡于胸间/让灵魂俯不愧地、仰不愧天/把饱蘸深情的笔尖儿扎进泥土/在祖国雄鸡高昂的版图上/泼墨为生民立命的忠诚信念”(《拥抱春天》)。这是诗人王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个坚持”新要求的生动体现,即他在诗歌创作中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坐标。“青春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任羽翼下掠过呼啸的风声/掠过荒漠戈壁北国和南疆/我要让我的目光扫描东海和南洋/我要让我的尖锐的喙与悬崖对抗/我要让我的每一片羽毛重新生长/我要让我的利爪守护中国梦的土壤/今天,就在此地、此时、此刻/我要和我的雄鹰团队一起飞翔/去飞越极限,去飞越极限/朝着太阳,朝着太阳冉冉升起的方向!”(《为青春雕像》)。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中国梦,王鹏的手指永远醒着,他不知疲倦地歌唱着,以一颗博大而又敏锐的心灵体验和感受世界的律动,紧扣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用平平仄仄的韵脚记录、提纯、引领着时代浪潮,为读者献上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

九叶派诗人郑敏曾提出“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王鹏的诗不仅烙印着鲜明的时代脉象,而且以理性的目光对青春和人生进行了深刻体察,发掘生命情感的诗性品格与艺术潜质。“一场久违的雪覆盖了所有的遗憾/也许是奔波的艰难的困苦的过往/也许是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瞬间/在颤抖的手指撕掉/撕掉那最后一页日历时/都已交给了历史/交给了一片片洁白的舞动的精灵”(《在冬天写给春天的情话》)。季节更替,生命轮回,诗行间闪现着哲思与大爱,读来发人深省、令人起敬。“无论月圆月缺/无论阴晴雨雪/倘若你于某晚无意间抬头/你会听到月亮的吟唱/那是我的诗句轻轻掉落的声响”(《我把诗歌写在了月亮之上》)。诗人将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与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渗透其中,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唯美表达,使这部青春恋歌闪烁出了哲理的光芒。是的,一个简单的日常意象,一个微不足道的生活瞬间,一个可能被你我忽略的画面,都可能被诗人王鹏码放出一道旖旎风景:“我愿是君手中茶/沸腾,是心间的浪花/沉淀,是幽幽的情话/你若静品,也许如画/留白的空间/是你我的天涯”(《我愿是君手中茶》)。“倘若流光可以再来/我将按秒把你疼爱”“你在,家就在/你在/男人的爱才有灵魂”“去照亮自己/也照亮追梦人的征程”“陪你孤独着你的孤独/淡看人间的一切浮华”······诗人王鹏在理性的思考中,饱含着对青春、对生命的思考,洋溢着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但我终将皈依平静/皈依我热恋的海洋/我会在与你相逢的那个瞬间/于茫茫大海里躺下来/静静地躺下来/躺成一句供你吟咏的婉约的诗行”(《浪》)。诗人这种对青春、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思考,几乎贯穿了他创作的全过程,形成了诗人独具魅力的个性化表达方式,赋予当代诗歌一种诗与思的独特存在。

青春是一种美好向上的力量,青春是奔腾的河流澎湃浪潮的海洋。诗人王鹏对青春的思考和体验是独到的、真挚的、热烈的。他以新颖的视角,讴歌奋斗的青春,为民族复兴奏响动力乐章,带给读者非同一般的情感体验,堪称新时代背景下吟咏青春的精品。“青春是一道夺目的光芒/在你我的心间燃烧成火/燃烧成一轮恒定的太阳/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涅槃成逆风飞翔的凤凰/因为/青春就是一道闪电/青春就是一道夺目的光芒”(《青春是一道夺目的光芒》)。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王鹏满腔热情地致敬青春,既抒发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追求,更是对青年寄予的殷殷厚望。“我是浪/我是一往无前的浪/我要用我冰冷的燃烧的汹涌的血浆/荡涤所有的沉寂/荡涤所有的浮云/荡涤所有的阻挡”(《浪》)。“今天以及未来/我们都是青春中国的代言人/无论我们站在哪里/无论我们站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哪怕站在月球上/哪怕站在火星上/我们站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中华民族的形象/那里就是我青春之中国逐梦环宇的形象!”(《青春之中国》)。诗人以澎湃的诗情和大气瑰丽的笔锋为时代奋斗者呐喊助威,以忠诚担当和无比自信的价值指向去表现和阐释现在进行时的“青春”的丰富内涵,引领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所讲的那样:“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用诗歌燃烧青春之斗志,用诗歌铸就时代之精神,这正是王鹏诗歌创作的价值追求,也是他整个诗歌创作的基调和底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代诗人有一代诗人的使命和担当。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凡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反映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文学精品终将被人们记住,并为未来研究者提供可以细微洞察时代风貌追溯的样本。

王鹏简介】

王鹏,男,1970年生,河南新乡辉县人,现任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副研究员,湖南省委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第一人选。独立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策划和联合主持省部级课题11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和重大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30多篇论文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专业学术研讨会一、二、三等奖和入选论文奖,合著的著作《创新教育论》荣获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副主编、执行主编编写科研成果8部,合计300多万字。其中执笔撰写的《创先争优与新时期群众工作研究》荣获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全国党建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该成果荣获光明日报“全国创先争优理论征文”二等奖,湖南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省委组织部、省党的建设研究会联合开展的“全省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并作大会典型发言;2014年12月应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特邀为“湖南省省委管理干部思想状况调查”课题组核心组成员,担纲统稿人,撰写的《湖南省省委管理干部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先后获得杜家毫、陈求发、孙金龙、郭开朗等30多位省领导的批示肯定,转化为了省委的重大决策,列为省委组织部2015年的重点工作;《把湖湘大学堂打造成人文社科惠民工程》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同志批示肯定,并荣获湖南省“为改革攻坚献策优秀金点子”;2016年3月5日作为课题组组长执笔撰写的《让“雷锋式好干部”成为推动湖南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得到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同志的批示肯定;2016年4月与人合著的《发挥地市党媒作用要接好“三根线”》,专版刊发湖南日报,开创了湖南省委党校学员学习心得在湖南日报刊发专版的先河,得到中宣部的表扬肯定。

王鹏同志打造了立足湖南、影响全国的两大文化讲坛“岳麓书院讲坛”和“湖湘大学堂”。与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栏目合作,策划制作26期湖湘文化专题节目面向海内外播出。在《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文化湖南》《长沙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文160多篇(首)。《爱·永恒——王鹏诗文选粹》于2012年由新华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近年来,在凤凰网、新湖南、红网、江山文学网、中国散文网、散文吧、湘韵文学网、凤舞九天网开辟诗文专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深受广大读者和网友喜爱。诗歌《中国梦·龙图腾》荣获全国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夏青杯”朗诵比赛二等奖,作词的歌曲《拥抱新时代》荣获2018“潇湘好歌”银奖,多首诗歌成为国内外大型晚会、诗歌朗诵会开篇或压轴之作并在网络上广为传诵。

通讯员:伍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