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黄新平:音乐教育创新的守望者

  • 作者:
  • 来源:
  • 点击:1964
  • 时间:2015-06-29

(在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中饰演乐子获全国首届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在广东省排演的清唱剧《虎门长啸》中饰演琦善)


红网通讯员 肖舞 报道
  
  自2012年2月在央视《星光大道》2011年度总决赛中夺得冠军后,湘妹子刘赛犹如彗星着地球,瞬间蹿红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歌坛最耀眼的明星与张家界桑植民歌的代言人。而鲜为人知的是,多年来在刘赛背后潜藏着一位天生“敢为人先”基因且颇具创新实力的音乐导师。
  他,就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黄新平副教授,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湖南省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音协男高音联盟执行会长,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其学识渊博,视野宏阔,思维活跃,敢破敢立,在声乐教学上革故鼎新,表演上激情四溢,理论上深度探索,学生称他为音乐教学实践的“创客”,老师赞他为音乐教育创新的忠实守望者与先锋人物。t
  人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从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黄新平紧紧把握音乐艺术的规律,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总结声乐教学经验,大胆地提出了“声乐教学应该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抽象的方法具体化”和“跳出声乐教声乐”等一系列崭新的现代声乐教学理念。其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操作性,令学院乃至湖南声乐界为之侧目,认为这是声乐教学理念上的一次突破与立新。同时,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民间采风、向少数民族的老艺人学习民歌,举办以学生庹红锦为主的三代桑植民歌传承人原生态独唱音乐会与桑植民歌专题研讨会,并巧妙地将花鼓戏声腔与桑植民歌融入到教学当中,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学生也了解、接触了本土民族文化,吸取了传统优秀音乐的营养。既接地气又增强了底气,形成了独异的教学风格与特征。
  舞台实践是发掘和提升声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黄新平对此十分看重,别具匠心地选择以歌剧剧目教学为核心,整合声、台、形、表等基础课程,极力缩短课堂与舞台的距离,让学生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声乐表演水平。尤其是由他组织排演的大型剧目《江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多次在全省艺术类毕业生艺术成果观摩评比活动中夺得优秀演出奖,既为学生积累了舞台表演经验,又为培养优秀的歌剧表演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常组织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一些歌唱比赛,从不轻易错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刘赛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职院建校以来首场学生独唱音乐会,并在很多专业赛事中捧回大奖。曾在多个公共场合与面对媒体采访时,刘赛一直叫黄新平为自己的“黄爸爸”,同时,在其他优秀学生心中黄新平也是一位富有热情、爱心、责任的朋友、慈父。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黄新平不仅是音乐教学上的“创客”,在音乐表演上也是一位“名角”、一位学习榜样。多年来,他在各类大型演出活动中担任独唱,或在多部舞台剧中担任主角,比如花鼓戏《玩不啰》中的马大成,音乐剧《同一个月亮》中的乐子,歌剧《江姐》中的沈养斋、蒋对章,《党的女儿》中的马家辉,《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清唱剧《虎门长啸》中的琦善等角色,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情感充沛,不仅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还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许。其中花鼓戏《玩不啰》的马大成一角以全新的形象获得2003年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表演二等奖。此外,他在理论上思索进取,笔耕不辍,已出版专著《中国民族声乐基础教学理论与实践》,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在国家核心刊物、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选题、立论、阐述等既有前瞻性又有学理性,学界影响广泛。
  基于斯,黄新平教授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屡屡取得优异的成绩,培养出了如刘赛、唐婧、甘明月、胡美等一大批优秀的声乐艺术人才。同时,在湖南省艺术类毕业生艺术成果观摩评比活动中,他连续10年荣获“优秀指导奖”,2010年被评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记二等功,2013年首批入选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青年文艺家。可谓硕果累累,桃李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