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姊妹花》:一曲谱写红色信仰的女性赞歌
- 作者:
- 来源:
- 点击:698
- 时间:2012-11-16
在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获得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的话剧《永不凋谢的姊妹花》,以发生在沂蒙山区闻名世界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讴歌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人民尤其是沂蒙妇女带领全村人民为支援革命前线而忘我拼搏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并以一种现代人类永恒美好的人性视角来重新解读战争中的女性情怀,开辟了中国话剧表现重大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新境界。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且潜伏着巨大危机的年代,前行的路上既需要历史的点拨,也需要精神的烛照。文学或许很难直接地具备济世救人之功效,但观看《永不凋谢的姊妹花》这部根植于历史血火中的话剧,我们可见秉烛之明,可见信仰的火炬正如日中天!剧中字字句句都涌动着爱憎,透露着对红色信仰的礼赞。新媳妇月芬始终都穿着大红色的棉袄,这不仅是她新娘身份的确认,而且凝聚了她的梦想和火一样情感;其他女性身上不同深浅不同花色的“红”,同样也燃烧着她们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憧憬。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但既然战争打起来就要尽力支援战争。所以她们对参加革命的英雄们有着深深的牵挂,她们把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和渴望同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因而蕴含着特定的时代内涵。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激励中华民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社会现实意义。
艺术要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必须跟最广大的人民建立起联系,表现和传递出更多更深具有世界意义的普世价值,体现出一种超越阶级和地域属性的人文关怀。《永不凋谢的姊妹花》不仅是一部充满着细腻温情的话剧,而且是一部在红色信仰中洋溢着人文关怀的女性诗史。婆婆牵挂两个在前线的儿子,而大儿媳春英牵挂她的丈夫,新媳妇月芬从未见过丈夫,非常渴望能看到丈夫;这样母亲盼儿子,妻子盼丈夫,这种感情把人物和战争的关系拉得特别近,一家人因战争分离而渴望团聚,为团聚而做出奉献。这样使情节充满着情感张力,并在红色温情之中弥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大嫂春英与月芬之间是一种呵护与被呵护的关系。她得知丈夫噩耗后,首先想到的是“别告诉月芬”,宁可独自忍受丧夫之痛也要尽力成全月芬的爱情……相似的命运激发了月芬对春英的保护欲望,这种同性之间的呵护、女性的善良可爱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也细腻地刻画了沂蒙女性的质朴情感,散发着美好人性的温暖。所以《永不凋谢的姊妹花》为那渐行渐远的革命历史和铁血洪流,增添了几许温情,投注了几许亲情,平添了几许人文关照,在对历史的回望中多了几分凝重和深沉。
《永不凋谢的姊妹花》演绎了一场令世人动容的守候,展现了以沂蒙妇女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而做的不懈努力,谱写了一首沂蒙女性真、善、美的颂歌,具有极为动人而深沉的触动人心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去感知那段艰苦的岁月,锤炼我们永远的红色信仰。
- 698